金华管件检测公司 焊缝检测第三方检测 卸扣检测公司
超声波检测(UT)-- 焊缝内部缺陷核心检测
针对钢结构 “厚壁焊缝”(壁厚≥8mm,如重型钢柱对接焊缝、大跨度钢梁拼接焊缝),按比例抽检(一级焊缝 、二级焊缝 20%),重点检测内部深层缺陷:
内部未焊透:多发生于对接焊缝根部(单面焊未清根),UT 显示 “底波衰减 + 连续缺陷波”,深度>壁厚 10%(且≤2mm)需返修,如 30mm 厚焊缝根部未焊透深度>3mm 时,会显著降低承载能力;
内部裂纹:厚壁焊缝心部的 “延迟裂纹”(焊后数小时至数天形成),缺陷波呈 “连续尖锐状”,任何长度的内部裂纹均判定为不合格,需用碳弧气刨彻底清除缺陷后补焊;
内部夹渣:焊接时焊渣未上浮形成,UT 显示 “杂乱缺陷波”,单个夹渣面积≤100mm²(如 10mm×10mm)为合格,密集夹渣(每 200mm 焊缝长度内>5 个)需处理。
操作要点:采用 “斜探头”(K 值 2.0-2.5)进行 “锯齿形扫查”(探头沿焊缝方向移动,横向摆动幅度≥10mm),覆盖焊缝全厚度;对 H 型钢、箱型截面焊缝,需用 “曲面楔块” 适配工件形状,避免探头贴合不良导致检测盲区;缺陷定量采用 “6dB 法” 测量长度、“AVG 曲线法” 计算当量尺寸,确保数据精准。
金华管件焊缝检测

先进行外观检查(目视 + 直尺,排查明显变形、焊缝焊瘤),再开展无损检测(MT 优先检测表面,UT 跟进内部);
对发现的缺陷,用记号笔标记位置(如 “立柱 2,距地面 3m 处 T 型焊缝,裂纹长 8mm”),拍摄缺陷照片(含标尺,便于尺寸判定),记录检测数据(如 UT 缺陷波幅、深度)。
缺陷处理:
表面裂纹:打磨至裂纹完全清除(打磨后需 MT 复检,确认无残留),若打磨深度>3mm,需补焊(采用与母材匹配的焊条,如 Q235 用 E43 型焊条);
内部未熔合 / 夹渣:若缺陷尺寸超标准,需采用碳弧气刨清除缺陷,补焊后 UT+MT 复检;
螺栓裂纹 / 扭矩不足:裂纹螺栓立即更换(新螺栓需与原规格一致),扭矩不足螺栓重新拧紧并复校扭矩。
复检与报告:
所有缺陷处理完成后,对处理区域 复检,确保无新缺陷;
出具检测报告(含检测部位示意图、缺陷记录、处理结果、),报告需经检测人员、审核人员签字,加盖 CMA/CNAS 资质章(若需第三方认证)。
管件焊缝检测公司

根据检测标准(如产品标准、行业规范)判定缺陷是否合格,核心判定依据是 “缺陷尺寸限值”:
裂纹:任何长度的裂纹均判定为不合格(除非标准特殊允许,如轻微表面裂纹可打磨修复后复检);
未焊透 / 未熔合:长度>10mm 或深度>焊缝厚度 10%(且>2mm)时不合格;
夹渣 / 气孔:单个尺寸>3mm,或密集缺陷(每 100mm 长度内>3 个)时不合格;
咬边:深度>0.5mm 或连续长度>100mm 时不合格。
标准
磁粉焊缝探伤的所有项目均需依据国家 / 行业标准执行,常见核心标准包括:
GB/T 15822-2022《磁粉检测》(共 3 部分,涵盖方法、设备、材料)
JB/T 4730.4-2005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4 部分:磁粉检测》(针对压力容器、锅炉等承压设备焊缝)
GB/T 3323-2022《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》(虽为射线检测标准,但部分焊缝缺陷判定限值可参考)
AWS D1.1《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》(国际通用,针对钢结构焊缝的磁粉检测要求)。